酒店APP产品分析
春暖花开,万物复苏,又到了旅行的好季节。外出旅行,自然要订酒店,那就让我们带着设计的眼光,一起看看市面上流行的酒店APP产品吧。
一、预订酒店场景分析
用户预订酒店场景分析:
1.有明确目标酒店
对于这类用户来说,打开酒店APP通常直奔主题而去。这个主题不一定是搜索,也可能是用户历史的订单或是最近浏览过的酒店。
2.无明确目标酒店
这类用户没有特定的目标,需要在某一个区域范围内选择一家能够满足自己要求的酒店。当然,每个人对酒店的要求都不一样,例如酒店的位置、价格、星级、开业时间、是否连锁、配套设施。
因此,对于无明确目标酒店的用户来说,筛选功能必不可少。
二、商务、休闲酒店的区别
人们日常出行住酒店的原因无非是因公或因私两种,因公通常会选择商务酒店,而因私则会选择休闲度假酒店。
a、酒店位置
商务酒店的地理位置要具有优越性,距离商务中心较近,方便用户商务出行;而休闲酒店对位置的要求则较弱,公共交通出行方便即可。
b、酒店装修风格
商务酒店装修风格通常简洁、大气;而休闲酒店则风格不定,但整体风格较活泼,部分酒店主打宾至如归“家“的感觉。
c、配套设施
商务酒店需要配备会客室、会议室、餐厅等设施;而休闲酒店则对会客室和会议室没有特殊要求。
d、配套服务
商务酒店可能配备接送机服务,甚至更全面更周到的服务,例如行李搬运、预订机票等。休闲酒店用户主动性更强,享受自由、惬意的氛围,因此配套服务也要相对少一些。
三、国外酒店预订APP
最近日韩旅游变的异常火热,不如就先从国外的酒店APP说起,比较推荐的有Airbnb、Hotels.com、Booking.com、Agoda。
1.airbnd(空中食宿)
airbnb是一款专门针对民宿跟背包客设计的订房、出租app,使用者可以在里面找到许多价位比当地酒店便宜的住宿,也可以申请帐号来出租房间!
airbnb希望用户能够登录,虽不是必须的,但又透露出一些霸道总裁的气息,从启动页就能够看出。无论用户何时打开应用,都会孜孜不倦地提示登录。当然,你也可以点击右上角的“X“关闭启动页,不过看到这么美的大图,实在是不忍心拒绝。
如果在启动页没有登录,后面也还有很多登录的机会在等你,如下图所示:
这里不得不提一点,底部导航栏只有图标、没有文字,真的有些难懂。图标虽然具备一定的语义传达能力,但是毕竟没有文字来的直接,用户需要经过思考和尝试之后才能最终确定其功能。
A、首页
打开首页,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占据半屏的大图,随后是大大的圆形搜索图标。再往下是Airbnb的宣传语,介绍airbnb的特性——从世界各地的本地房东那里租住独特的房源。不难理解,首屏主要是为了宣传Airbnb的品牌以及满足用户的搜索需求。
然而,首页并没有就到此为止,下面还有内容哦,如上图所示(是不是没有发现,设计者的悲哀啊,为了不破坏首屏的完整,没有给下面的内容预留崭露头角的机会)。
首屏除搜索外,还有“周末好去处、Airbnb精选、热门目的地“三个分类,遵从统一样式:标题、大图、说明文字,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:
a、周末好去处
周末好去处推荐的是周边国家,而不是周边省市。对于国内用户来说,周末跑国外溜一圈周一再回来上班似乎有些不太可能。
b、标题不支持点击
周末好去处等3个标题后无查看更多按钮,用户无法点击查看更多推荐。
搜索按钮一旦滑出页面之后,搜索按钮就变成了搜索框。这个设计倒是挺贴心的,用户如没有找到感兴趣的内容,可以直接点击搜索框发起搜索。
B、搜索页
点击搜索框后显示搜索附近和历史记录。
之所以将搜索附近设计得这么隐蔽,可能的原因是airbnb的目标用户对此需求较低,外出旅行的用户一般都会提前预订好酒店,临时预订的可能性较小。
C、搜索结果页
搜索结果页的顶部显示搜索结果的数量以及筛选。
筛选默认只显示日期,可点击更多选择更详细的筛选条件,例如房客数量、即时预订、房源类型、价格、就寝安排(床位、卧室、卫生间)、便利设施(无限上网、空调、游泳池、厨房等)。
搜索结果列表显示房间照片、价格、房主头像、简介、房型以及城市。房间照片采用大图表现,吸引用户。
D、房间详情页
酒店详情页从上到下依次是房间照片、价格、简介、房东照片、房间简介、评价、便利设施、位置地图、房东资料、预订规则以及相似房源。
详情页与搜索结果页保持了内容上的一致性,照片自动滚动显示,同时也可以手动滑动。房间简介自带“翻译“功能,点击翻译成本机当前的语言,只不过用的是谷歌翻译,貌似准确率不高。
2.Hotels.com(好订网)
Hotels.com 是一款相当优质的酒店预定App,以世界各城市知名地标作为快速选取功能。
Hotels采用侧边栏导航,默认展示首页。这种导航形式主要有以下几个优点:
收纳性强,让页面更简洁;
导航扩展性强,可放置更多的导航项;
帮助用户专注于当前页面的内容;
内容区域可展示更多内容;
当然,缺点就是按钮位于屏幕左上角,对于大屏手机的用户来说操作较不便。
A、首页
初见Hotel.com的首页,有一种惊喜的感觉,和我印象中死板的形象大相径庭。一张大的背景图做烘托,立刻把我代入到轻松惬意的旅行中。
a、查找在我附近的酒店
“今晚需要住酒店?“几个大大的汉字仿佛像是一个毕恭毕敬的服务生,站在那殷切地询问。对于那些有即时需求的用户,可以快速查找附近的酒店并预订。
b、搜索
对于那些做旅行计划的用户,可通过输入旅行目的地进行预订。搜索框会自动记录上一次的搜索词(点击输入框不会消失哦),输入框下方会显示上次搜索的内容(房间数、人数、时间);
c、最近看过的酒店
位置差不多在首屏的底部,采用卡片式设计,可左右滑动浏览查看。
d、好订网奖励
注册并登录,累计预订10晚酒店即享受1晚免费住宿。这种赤裸裸的营销形式还是蛮有吸引力的,滑动到页面底部登录即可看到自己当前积攒的数量,以及还剩下多少晚。
B、搜索页
在没有输入搜索词时会显示当前位置和最近的搜索记录。无论你是否在输入框内输入搜索词,当前位置始终存在,不知道这样做是否有必要,点击当然可以直接发起搜索。
一旦输入搜索词后,输入框下方也会出现tips提示,分为以下几个类别:城市/地区、地标、机场/车站、酒店,最近的搜索仍然潜伏在最底部。其实这不难理解,设计者想试图揣摩用户的进一步需求,以便展示更符合用户需求的结果,最近搜索的也有可能命中。滑动过程中每个tips分类的标题都会贴顶显示,只不过标题不能点击。
选定目的地之后,还有一个中间页才能过渡到搜索结果页。中间页用户可以设定入住和退房时间、入住人数。
与其他产品相比,入住和退房时间显示规则有所不同。如是今天或明天,则突出显示“今天、明天“,如是后天或其他某个日期,则突出显示“日期+星期“。
国外的酒店预订app几乎都考虑到了儿童的需求,在预订时会提示用户去设置。这个是国内酒店预订产品所缺乏的,可能是国外全家出行的比例较高吧。
C、搜索结果
搜索结果列表顶部显示的是目的地城市、预订时间以及人数,支持编辑修改;其次是搜索结果的数量。向上滑动时以上两点保持贴顶,当然支持点击修改,只不过点击搜索结果数量时弹出的排序和筛选,这个有些意想不到。
搜索结果里显示酒店的名称、五星好评、价格/原价,优惠、评分、距离、酒店图片。酒店图片右上角的图钉按钮类似于收藏的功能,是不是有些难懂。右下角的星星图标表达的应该就是支持住10晚免费赠送1晚。
Hotels会提供一些神秘优惠价的酒店来吸引用户预订,通常优惠力度较大,貌似每个用户的神秘优惠价酒店都不一样。
搜索结果底部显示的是排序和筛选、地图以及客服电话。排序里有一项挺特别“距离市中心-由近到远“,对于旅行的用户倒是可以当作一些参考,只不过这个市中心很难界定。
筛选的选项较多:酒店名称、价格、星级、评分、优惠、地标、设施、周边地区、主题、住宿类型。
D、酒店详情页
酒店详情页顶部显示的是好订网和客服电话,这个实在有些诡异,不应该显示酒店名称吗(看的多了,就不知道自己看的是哪家酒店了)?
再往下是酒店的简介,包括酒店名称(中英文),电话,五星好评、评分、酒店照片、价格/原价,预订。点击酒店图片变横屏,这个有些难以接受,难道是为例更好地呈现照片内容吗,如此的话上传照片时对照片的规格尺寸就要有要求。
对于酒店概述、住客点评、酒店地图、酒店设施、附近活动、旅行须知、政策与收费这些信息,设计者将其隐藏至二级页面里,大多采用枯燥的列表进行展示。
再往下就是酒店预订部分,默认收起客房信息,只显示基本的信息,用户可点击展开查看详情。不爽的是酒店房间照片只有一张,不能查看更多。
3.Booking.com
个人觉得Hotels.com有些像去哪儿,而Booking.com则有些像携程。是不是这样,看了就知道!!!
从名字上就能判断出,这两哥们就算不是亲兄弟,也是个表的,哈哈,开个玩笑。其次,从导航形式也可以看出,两者都采用侧边栏导航。
A、首页
进入Booking的首页,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橙色的大背景,背景里显示酒店搜索的条件(位置、时间、客房数量、入住人数、出行类别)。其中出行类别包括商务和休闲两种,这是其他同类产品所没有提供的选项,为什么要选,后面就知道原因了。
Booking首页顶部通过“登录享优惠,折扣力度达50%“来引导用户登录。当然,如果不想看到的话可以点右上角的关闭按钮让它消失掉。
首页底部是今日优惠的入口,点击跳转新页而不是在当前页进行扩展。尽管里面的内容很精彩,但是用户点击进入查看的动力稍显不足。
B、输入页
输入页分为周边、近期搜索、热门三个tab,默认选中“近期搜索“tab,毕竟历史记录命中概率最高嘛。
C、搜索结果页
搜索结果页顶部显示酒店数量、预订日期,其次是在地图上显示,两者在滑动时都保持贴顶。
a、已售完
对于已售完的酒店,会用一个大大的标签来说明。
b、提示登录
如果未登录,会在列表里提示用户登录,当然登录的诱惑点还是——优惠。
c、已浏览
已浏览的搜索结果,会用灰色底色显示,同时右上角显示“已浏览“标签。
d、搜索结果
通过五星好评、推荐(大拇指图标)、好坏等级(非常好、好等)、评分多个维度来诠释酒店的好坏。不知道这么多维度,用户会不会不知道所措。
酒店照片上显示距离当前位置的距离,以及“今日超值优惠“标识。
最新预订、仅剩房间都旨在表现酒店的热度,促使用户下单。
无需信用卡降低用户酒店预订的心理门槛;
f、排序、筛选、货币单位
排序采用半屏的形式,点击空白处即可关闭。排序里值得一提的是“名称(A-Z)“,这个是其他家所没有的,但是对用户来说需求也较低。用户一般会通过价格、评价来判断酒店好坏,通过名称查找只能是建立在用户对该酒店有大概认知的基础上。
筛选采用全屏的形式,每一个设置项都要跳转新页才能设置,这无形中增加了用户操作的成本。筛选里也有一个不得不提的选项——适合残疾人的设施,这是我特别感动的地方。不得不说,国外产品的人文关怀做的很好。
选择货币对于异国旅行的用户来说确实比较实用便捷。
D、酒店详情页
a、酒店照片
与其他产品相比,booking显示的是多张酒店照片小图,可左右滑动查看小图,也可以点击查看全部照片和单个照片大图。
b、酒店地址
酒店地址与酒店地图保持同一行,很合情合理。除详细地址外,还有步行至附近地铁站的时间。
c、预订客房
预订客房在整个页面中除了价格之外,没有其他出彩的地方,在页面中不够突出。默认只显示最低价格的房间,点击之后显示全部房间,这样做实在是有些隐蔽,预订这么重要的事情隐藏地这么隐蔽,玩捉迷藏啊。
d、酒店评价
如果选择商旅出行,同时显示全部评价和商旅人士评价。
如果选择休闲出行或什么都不选,则只显示全部评价。
知道为啥前面要选择商旅和休闲了伐。。。
e、我们保证最低价格
虽然有些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嫌疑,但是看了具体说明之后还是破例相信一次。对于用户来说,这个是建立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上。
4.Agoda
分析三款国外酒店产品后,打开agoda看到仍然是侧边栏导航已经见怪不怪了,要不要这么保持一致性。
A、首页
agoda的首页很像是Hotels和Booking这两款产品合体后的结果。agoda首页十分简洁,分为背景图和搜索两个部分。
a、背景图
背景图有五张照片可供选择,支持左右滑动切换。绝美的背景图绝对能够勾起旅行的欲望,一张图打动不了你就再换一张,总有一张适合你。
点击背景图可直接在搜索框内填入相应的城市名哦,是不是很智能,就是这么懂你。只不过填入的动作有些弱,不仔细难以察觉。
b、入住日期和退房日期
入主日期和退房日期突出日期、弱化了月份,同时显示星期,印证了那句“所见即所得“的设计原则。
c、预订人数及房间数
默认入住人数为2名大人,这让单身汪怎么活,点击可添加儿童,果然还是支持的,国外酒店产品在这一点上保持出奇的一致。
d、所见即所付
虽然这句话有血隐蔽,但是还是能够准确地猜测其所指的含义——没错,你见到的价格就是你要支付的价格,没有其他额外费用。这句话就像某党的宣传标语一样无处不在,简直是洗脑。
B、搜索页
搜索页默认显示当前城市定位,点击定位当前城市;
输入搜索词,点击搜索后会显示该城市的搜索结果数量;
搜索记录不支持清空,这一点略微有些不爽;
C、搜索结果页
a、预订日期
预订日期位于title栏,所以能够始终保持贴顶状态,随时可以进行修改。
b、排序与筛选
默认按照距离进行排序,点击直接在当前页面展开,价格、星级都用图形化表示。
c、价格
默认显示总房价,除总房价外还有每晚均价和每晚净房价。货币默认选择推荐使用货币,可选择其他货币形式。
d、搜索结果
酒店照片除显示距离外,还显示最后的房间数量;
客户端专属优惠吸引用户通过客户端下单;
D、酒店详情页
a、酒店照片
部分酒店照片存在比例失调的问题;
酒店照片支持滑动查看;
b、酒店预订
默认显示推荐可预订房型,可点击显示剩余其他房型。
c、酒店服务设施
酒店服务设施采用图形化表现形式;
d、实用信息
退房办理时间、酒店到达机场时间、室内电压、开业时间、最近装修年份等实用信息,总体来说还是十分有用的。对于部分重要信息,可在颜色上突出显示。
e、推荐理由、酒店政策、酒店简介
默认只显示部分,可点击显示全部内容。
f、现在有人浏览
进入酒店详情页时,如当前有其他用户正在浏览该酒店,则会出现一条toast提示,大概2s左右的时间消失,提高用户的安全感和认同感。
四、总结
总体来说,国外的这几款酒店预订app中airbnb和agoda体验最佳。
与国内酒店相比,国外酒店在以下两个方面体验更佳:
人文关怀更好——考虑到了儿童以及残障人士的需求;
更加国际化——支持货币和语言切换;
本文网址:https://www.dedexuexi.com/wysj/jhsj/2620.html
本站部分文章搜集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,转载请说明出处。